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5-min.png)
农业要发展,离不开乡土人才的培养;乡村要振兴,离不开乡土人才的可持续供给。近年来乌兰县通过强化培训、政策扶持、搭建树典型等方式不断加强对乡土人才培训力度,发挥乡土人才模范作用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。
加强培训教育,提升素质能力。坚持乡土人才培养与群众特色培训相结合,开展电焊、挖掘机、民间工艺品制作、枸杞春季修剪、牛羊养殖、餐饮服务、旅游服务等技术培训,投入就业培训资金103.9万元,累计培训人次达85期1519人次,其中,培训新型职业农牧民303人。
全面落实政策,强化扶持培育。2017年全年为符合条件的创业群众拨付首次创业补贴0.6万元,创业一次性奖励3.4万元;为吸纳就业的企业拨付社保补贴2.1万元。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,完成小额担保贷款贴息3.92万元。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,为100名参加职业技能乡土人才拨付培训补贴7.92万元。发放一次性创业奖励1万元,发放宣传单、讲解政策等方式,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活动,调动乡土人才创业的积极性。
搭建平台示范,典型引领带动。依托农牧业龙头企业及特色农牧业,安排农村实用人才参加各类培训,指导实施创业项目。目前,全县已注册各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66家,会员总数达到600余人,带动农户1000多户群众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。全县注册枸杞、茶卡羊、藜麦等销售网店15余家,借助电商线上销售专业合作社5个,2017年实现收入1865.74万元。借助茶卡旅游强劲的发展态势发展家庭宾馆168家,农家乐8家,培树创业先进典型10余人。通过以上措施,为广大群众提供创业样本,发挥了乡土人才兴农富农的积极作用,推动农牧区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,为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繁荣发展注入新动能,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步入新时代新局面。(责任发布:张煜(实习))